前几天,朋友圈被两张暑假学习计划表彻底刷屏了。
一张是精确到分钟的计划表,每天“高强度学习”的时间,竟然长达10分钟。

另一张,也是一天的详细学习规划。

从早上6点40分起床开始,到晚上11点50分睡觉,满满当当全部安排的是学习时间,并且还不忘着重提醒自己,千万不能碰手机。
虽然不无调侃的成分,但是暑假确实无形地将孩子们分成了两类人。
一类是沉迷于垃圾快乐:放假就解放天性,将所有的学习任务抛之脑后,电脑和手机不离手,王者、吃鸡不离口。
另一类是享受高级的自律:合理地分配假期,有着规律的作息,即便是假期也不忘提升自己。
爱因斯坦曾说过:
“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业余时间生产着人才,也生产着懒汉、酒鬼、牌迷、赌徒,由此不仅使工作业绩有别,也区分出高低优劣的人生境界。”
放纵的是懒惰者,人生将会一路滑坡;自控的是自律者,则更能握住人生的主动权。
孩子怎么过暑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以后拥有怎样的人生。
01.虚度的假期,是走向平庸的开始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曾经对3000名学生做过跟踪调查,结果显示:
暑假结束后的新学期,优等生学习成绩会进步;
班里成绩最差的学生,会把上学期学过的知识忘了大半;
中等生没有明显变化,实际上已经落后优等生一大截。5
教育界有一个也被广泛认可的理论,叫“暑期滑坡”理论,是指:在校学生在经历暑假过后学术成绩的下滑。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成绩优秀的孩子养成了自律的习惯,而成绩落后的学生则是因为自制力相对较差。
长时间的假期生活,意味着长时间的放纵。
现实生活中呢,有很多这样的孩子:
平日里生活不自律,到了假期更是将生活过得一塌糊涂,在日复一日的放纵中,把自己活成了一滩烂泥。
一位资深的班主任曾说:
“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假期不是用来休息的,而是用来分层的。”
所以我们常说毁掉一个孩子,只需要让他放纵地度过假期。

02.每一个自律的假期
都是反超的契机
有媒体曾对杭州外国语学校、杭州学军中学等知名学校的高中毕业生,做过一个调查。
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利用暑假提前预习大学课程的学霸,占比高达60.81%。
这个世界上没有平白无故的优秀,学霸之所以能够成为学霸,自律和行动力才是关键。
北大才女刘媛媛在一次演讲中说:
“每次放假我都特别高兴,不是因为可以轻松和玩耍,而是,终于可以拥有一大段偷偷努力的时间了。”
在刘媛媛初中时,成绩是全年级倒数,她曾一度不以为意。
后来某天她突然听到老师对一位差生说:“你现在就这个样子,将来让父母走后门、找个工作就算了,还不用学习,多好!”
这句话,让农村出身的刘媛媛惊出了一身冷汗。
自己并没有优越的条件,更没有厉害父母,想要摆脱平庸的人生,只有靠自己。
从那以后,她每天五点多就起床背单词,中午也挤出排队吃饭的时间来学历史,寒暑假更是不敢丝毫放松。
最终,她成为了年级第一,并且进入到211大学,最后考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北大研究生。
现实中很少有什么人生开挂,不过是抓住了每一个假期来厚积薄发。
03.人生没有寒暑假
只有日积月累的努力
清华大学的校史馆曾经推出过一个别出心裁的展览,叫做“清华大学优良学风档案史料展”。
展品都是清华毕业生、以及在校生们的笔记、作业和计划。
其中一个本科生的笔记,密密麻麻又详细的日程计划,让人惊叹。

凌晨1点睡,清晨6点就起床,40分钟的洗漱和早餐后,就开始了一天的学习。
这位同学除了完成每天固定的课程,还有每周两次的讲座来充电,已经社会工作、体育锻炼……
浙大竺可桢学院学生胡一捷,也同样以一份密密麻麻的学习作息表震惊众人。

为什么要努力,又为什么要自律?
因为梦想中的人生是很贵的,前期的你有多努力,未来的人生就会有多幸运。
罗翔老师曾说过:“我们之所以读书、行路,其实就是希望我们能够不断享受高级快乐。”
高级的快乐来自于克制,因自控产生的满足感,是低级的快乐远远无法比拟的。
人生其实是没有寒暑假的,想要努力争取梦想中的人生,只有依靠日积月累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