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家庭教育影响孩子的一生,作为父母,想要培养出勇敢坚强、独立善良、自信负责的孩子那就一定要给予孩子爱与关怀、沟通、信任和支持,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有爱的家庭氛围。那么能够给予孩子良好家庭教育的家长都具备哪些特质呢?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会陷入一个怪圈:打压式教育,不会夸奖孩子。很多家长很少在人前夸奖自己的孩子,甚至经常在人前数落孩子的不是,觉得夸奖会让孩子骄傲,无论孩子考了多好的成绩,做了什么有意义的事儿,第一反应就是要说教,要让孩子学会谦逊,不能骄傲。可是长此以往,将会打击孩子自信心的建构,总是在家长那里得不到正面的反馈,便会不再想和家长分享,甚至有些家长还会好奇,怎么孩子越长大越有秘密了!当然欣赏和夸奖不是盲目夸大、一昧炫耀自己的孩子,这会让孩子养成目中无人,自负的性格。要对孩子的优点给予肯定,对孩子正确的行为给予支持,对孩子表达信任,孩子在得到父母的信任和支持后,会更加自信和有动力去探索、学习和成长。让孩子在未来遇见困难的时候才会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决心。
在家庭教育当中,家长有时候会分不清爱和溺爱的界限。爱孩子,是会每天花时间陪伴孩子,会陪着孩子读读书,会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会注意孩子的饮食健康。父母给予孩子的爱与关怀,应该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提供情感支持和安全感。这有利于塑造孩子的自尊心和信心,促进孩子全面发展。但爱不是毫无原则的溺爱,对于孩子的行为,家长一定要清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一些原则性的错误绝不能犯。如不能说谎、要尊重父母、不能伤害弱小。不溺爱孩子,不因孩子撒泼耍赖而降低原则,对于不合理的要求要能断然拒绝,对于孩子所犯的原则性错误不能迁就。才会让孩子更清晰地知道什么事不该做,什么事应该做,养成孩子明辨是非、知对错,辨善恶的能力。
沟通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环节,在家长与孩子的相处中依旧如此。沟通是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重要一步,父母应该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通过有效地沟通,父母能够更好地了解孩子的需求,并与他们建立亲密的关系。当然在和孩子沟通的前提是要学会倾听,只有倾听孩子,孩子才会更愿意和家长沟通。要尊重孩子,去倾听孩子的心声。认真的听孩子分享一些日常琐事,认真的给予孩子自己的重视,倾听孩子的想法、感受和问题,孩子在分享的过程中感受到重视,才会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意见,更愿意对父母敞开心事。
长大之后就会发现自己身上或多或少有着父母的影子,或优点或缺点,这也就从侧面反映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明事理的家长对待问题会更全面,更稳重,这会让孩子也会去向父母学习,在面对问题的时候不急躁,能稳扎稳打的解决问题,不害怕困难;认真踏实的父母在自己的事业上兢兢业业,孩子也会在学业上刻苦努力,对待学业更上心,更负责。爱阅读的家长孩子也会喜欢阅读,家长沉迷于手机,孩子也会热衷于玩游戏。由此可见,家长的行为和价值观会深刻的影响自己的孩子,故而在家庭环境中,家长要以身作则,通过积极的行为示范,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对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塑造,让孩子能吸收更多正能量的东西,能确立正确的道德观和生活态度。